当前位置: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院系风采 > 基础课部 > 课程建设 > 必修课程
应用语文

发布日期:2017-01-08 13:54:20 作者:方澍 点击次数:828

【字号:

 打印本页

78cff8a5tdd4a1393d34c&690



《应用语文》课程标准

                  

  第一部分  标准说明

      一、课程定位
      

1、课程性质
     

  《应用语文》是一门以人文素质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的公共基础课。该课程着眼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在教学中融语文教育的工具性、人文性、审美性与开放性于一体,对学生的语文能力、知识、职业道德和人文素养集成培养。
    在学生已有的中学语文知识基础上,注重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和语文能力,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大语文”观念要贯穿始终,力求凸显课程“人文与技能融和”的教学特色。
    

 2、课程作用
   

  大学语文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
    1)大学语文是培养学生人文素质的主干课程。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指出:“充分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基础性特点,适应当代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日益交叉渗透的发展趋势,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高质量人才。”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增强学生的文学知识、语言修养和美感品质,并进一步升华为个人人生的高雅志趣和人文情怀;通过大学语文的学习,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合作意识和敬业精神等职业素养,使学生毕业后真正能够成为一个全面发展的、潜力巨大的员工。
    2)提高学生的母语能力,帮助学生取得职业成功。在人力资源的开发中,非常重要的是开发人的具有广泛迁移性的核心能力,在主要的核心能力中,交流沟通能力是最重要的核心能力。在人文素质、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方面的缺失会导致学生难以适应工作岗位及环境,在激烈的人才竞争中处于“劣势”,可持续发展能力低下。大学语文教学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交流表达能力和理解能力,夯实从业基础,帮助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自我适应、自我发展能力并为顺利适应职业要求提供必要的条件。
    3大学语文课程是终身教育的需要。《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指出:“要用终身教育的理念把握职业教育的本质特征。” 以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阅读理解能力为根本任务的大学语文是一般专业学科的基础,起到为学生终身教育奠基的作用。
    本课程带有鉴赏的性质,考虑到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对一些中外文学的优秀作品有所涉猎,因此,既要考虑到知识的连贯性,又要考虑到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充分引导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认识文学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作家、作品和文学现象,并初步掌握文学鉴赏和文学作品评析的方法。其教学目的是引导同学们经过认真地研读,养成文学鉴赏的习惯和眼光,并加深和巩固各自的知识结构。
   

  二、教学媒体的使用
    

  (一)文字教材
    本课程以张建主编的《大学语文》(高等教育出版社)为基本教材,《大学语文》是编制教学媒体、组织教学和复习考试的主要依据。
    (二)多媒体课件

制作多媒体课件,利用声像资料辅助教学,将无形化有形,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立课程网站,实现课程资源的共享共用。
    (三)课余辅导

任课教师在晚自习时间进行重点、难点辅导,帮助学生解决自学中遇到的问题。也可借助网络解决学生困惑。


三、课程教学的内容和要求
  

  《大学语文》课程的设置,主要按照横向和纵向两个纬度伸展。
从纵向上看,主要是根据时间顺序,选择中外文学史上各个重要的“点”,以点带线,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完整的文学史概念。
  从横向上看,主要是根据诗歌、散文、小说、戏剧四种文体的组合,选择四种文体中各类较为细致的文体,以点带面,尽量给同学们一个较为清晰的文体概念。
    每篇选文的后面,都增加了阅读和鉴赏,从不同角度来鉴赏名作名篇。实际上也是为同学们提供了鉴赏的范本和基本思路,以引导学生初步掌握并进一步拓展思维。同时充分考虑到学生的特点,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能力,还设计了一些思考题,收录了一些推荐书目,提供给不同要求的学生进行扩展性阅读。

学习本课程,要求学生必须逐步熟悉和掌握教材中篇目和相关的文学史常识,掌握文章的旨意和常用应用文的写作技巧,了解和体会祖国语言文字的文化魅力,能够解释文中关键的字词句,并背诵若干规定的篇目,进而能够做到自己独立鉴赏文学作品。
    由于本课程以史为线索的系统性与课内学时有限存在着矛盾,因此,课内教学以教授为主,以篇带组,以篇带类,尽可能使知识的系统性与有重点的深入理解、感受相结合。
    学好应用语文仅靠小课堂不行,仅靠几十节课也不行,还应与社会、生存工作环境这个“大课堂”相结合,与实践相结合,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进行开放式教学。
  

  四、关于教学方法
  

  教无定法,但这并不意味否定教学方法的价值。不同教师鲜明的教学个性、教学风格,也就标志着百花齐放的教学氛围的形成。以下几个方面是我们应当共同注意的问题。
    (一)提倡学生预习。应鼓励学生上新课之前送交预习所见,包括质疑,以养成学生主动学习之习惯,保证课堂教学的较高起点。
    (二)学语文,应使学生读懂一篇篇文章,这是起码的基本要求。教师还可以借助各种手段,在此基础上生发、辐射,组织专题讲座以活跃学生思维,以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以区别高中语文教学。
    (三)提倡“群言堂”。通过共同辨析、反驳,引导和潜移默化地感染青年学生,培养他们的人文精神,加强他们的综合素质(思想觉悟、思维能力、口头表达能力等)。实践证明,学生很有兴趣上讲台发表自己的意见。
   (四)宜有切实的练笔。实践出真知,课堂内外必须设计少而精的练笔。通过评阅,使教师更深切了解学生实际,有利于教学有的放矢;通过练习,让学生明白自己的不足,促进学生想方设法提高自己的各种素质与能力。因为小学教育专业对学生的表达能力要求较高,所以有必要鼓励学生成立写作活动小组,不时张贴学生互改的习作,教师再予以批阅或口头点评;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演讲、办报等实践活动。学生在学习《大学语文》
期间发表文章,其成绩即可定为优秀。
    (五)非课堂精讲课文要求学生课外浏览,促成学生努力独立思考,实现知识的迁移,以求内外贯通、互相补充,提高学习效益,开阔学生的视野。结业考试无疑要涉及非精讲课文。
  

  五、学时分配
    

  本课程为必修课,拟开设一学期,总课时402学分。

                         

第二部分  阅读鉴赏教学内容
    

  这一部分分为哲人之思、赤子之情、人间之情、自然之境、生活之韵、语言之趣、科技之光、时尚之风、艺术之魂九个单元内容。
  诗歌部分要求:

熟读成诵,理解并掌握精讲篇目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深刻体味诗、词背后的文化意蕴,以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培养一定的想象能力。参看知识单元,明确诗词的基本特点。完成文后的思考练习。学会阅读分析诗词的方法,着重提高对诗、词的鉴赏水平。

散文部分要求:通过阅读题解、原文、注释、赏析及讲解,了解作家、作品的时代背景,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确文章的文体特点和艺术特色。基本能掌握散文鉴赏的视角或切入点的选择,背诵几篇短文或一些精彩的段落,以深入领会文章思路,并积累词汇。掌握文章中出现的一般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语法知识。参看知识单元,完成文后的思考练习。着重提高文言阅读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
  说鉴赏部分要求:

重在理解并掌握作品的思想意蕴和艺术特色。参看知识单元,明确小说,特别是短篇小说的基本特点,完成文后的思考练习。学会阅读分析短篇小说的方法,着重提高对短篇小说的鉴赏水平。
      戏剧、影视鉴赏部分要求:

结合戏剧、影视作品,在实践中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体会。着重了解戏剧、影视鉴赏的一般原理。
    语言文字部分要求:

结合课本中的古文和经典现代文,了解古代汉语、现代汉语的基本知识。结合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字词,总结并掌握一些文言实词的活用和文言句式的变化,以及一些文言虚词的意义。从而明了语言表述的技巧。要使学生明白语言是民族文化的记录符号,并着重促使学生去关注汉语背后所隐藏的中华民族的文化世界。

具体内容由任课教师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有选择。

关于课外阅读作品的建议

主讲教师每学期可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实际情况及培养目标,有针对性地、有选择地向学生推荐一些作品,此处不做硬性规定。
                                                                       

                                                                       语文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