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专题网站 > 数字校园实验校 > 学校信息化相关规划
数字校园实验校建设规划方案

发布日期:2017-10-30 09:26:10 作者:谢老师 点击次数:842

【字号:

 打印本页

一、信息化建设现状

学院是教育部首批信息化试点学校,已经完成湖南省验收,现为湖南省教育信息化示范校建设单位。建成了十万兆核心、万兆骨干、千兆桌面的校园局域网,互联网出口总带宽为8.7G,信息点总数为8239个,无线AP 516个;建有112间多媒体教室,总座位数12000个;在用管理信息系统和服务平台主要包括教务管理系统、学生管理系统、科研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及图书、心理咨询和就业服务平台,所有管理系统服务平台采用统一身份认证和统一基础数据平台;学院建设了一批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数字化教学资源,70%以上的课程利用数字资源开展教学;近5年来,年均数字化校园投入350万元。

二、信息化建设问题和需求分析

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全员信息化素养有待继续提高,尤其是信息化意识、理念需要巩固,数字化教育教学理念、方法的体系化、规范化有待加强,数据挖掘、分析、应用能力需要培养;二是基于数字化教学的分析、评价、诊断和反馈手段需要构建和运用;三是信息化队伍与学院信息化建设发展需求有差距,尤其是既懂教学、管理业务,又会信息技术的专业人员较为短缺;四是实现学校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大数据,还需要进一步加大投入,尤其数据采集智能设备投入。

需求分析:一是需要开展基于数字化教学的系统化、体系化培训,使教师掌握并熟练运用混合式教学模式,促进教学改革效果提升,教学质量提高;二是需要落实公有云部署业务系统以及与校内系统对接,以保证公共信息在公有云运行,私密信息在校内保存;三是需要进一步改进完善已经投入使用的管理系统,使其适应大数据采集、挖掘和分析;四是需要根据职业教育的特点,探索校内外实践性教学过程数据智能采集的范围、方法和手段;五是探索学生校内学习、活动和生活数据采集与运用分析。

三、信息化发展战略定位和愿景

以促进学院治理现代化为目标,以促进教育改革,提升管理科学化、精细化、现代化水平,服务师生和学院相关方为重点,坚持需求导向、应用驱动、机制创新,紧随信息化技术发展步伐,充分发挥大数据、云计算作用,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实现学院管理现代化、数字学习普及化、服务师生精细化、校企信息共享化,形成学院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大数据,并在学院教育教学管理诊断持续改进中发挥支撑作用。

四、数字校园建设目标

搞好数校园建设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分步实施,通过3年左右时间完成数字校园建设,并实现部分领域智慧化。

——持续改进网络基础环境。把握基础网络控制权,充分发挥运营商积极性,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技术改造等途径,实现全校无线覆盖无盲点。

——完善管理信息系统建设。根据业务部门需要,建设协同办公系统、人事管理系统、后勤服务系统等;整合资源建设移动校园平台;实现管理系统公有云端部署。

——数字教学诊断与反馈系统。以清华在线教学综合平台为基础,引入诊断分析手段,对教师教学、学生学习行为进行诊断分析,持续改进混合式教学效果。

——智能数据采集系统建设。围绕课堂教学、校内实训、顶岗实习教学全过程,学生学习、活动、生活全方位,运用物联网技术采集相关数据。

——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系统。挖掘分析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大数据,逐步实现对学院管理、决策的支撑作用,成为改进管理、科学决策的依据。

五、实验重点任务

实验校建设期间,重点完成以下建设任务:

1、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1)“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在空间教学的基础上,引入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方法,促进教学形态由“教”为主向“学”为主的转变,逐步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信息化课堂教学生态环境。

——建设在线教育教学综合平台,以混合式教学支撑环境(通用网络教学、教学播课(MOOC)、流媒体、职业教育项目化教学、基于资源的自主学习、移动学习等)为基础,逐步实施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2)实习实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加大3G实景课堂”应用力度,与企业共建“3G实景课堂”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填补校内实训设备不足的缺陷,完成实训室现有条件不可能完成的实训教学任务。

——完善微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智能推送技术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丰富“微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3)教育教学资源应用

——校本特色资源应用。在完善微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系统的基础上,科学整合“微信课堂”教学内容和素材,建立微信顶岗实习教学资源体系;普及“3G实景课堂”教学系统,建立“3G实景课堂”教学系统视频资源库,让更多的师生获益于校本特色教育教学资源。

——网络空间资源应用。依托清华在线课程联盟平台和通用网络教学平台系统,建设学院网络学习空间;对前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数字资源建设进行总结提升,遵循《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进一步规范教学资源建设标准,建设一批优质课程资源,实现更多课程资源共享。

2、信息化引领学校管理、服务创新

1)信息技术促进管理、服务模式变革

大力推进管理与服务信息化,优化传统管理业务流程,将纸质流程、人工流程移植到信息系统,加速信息流动共享;以服务学生为宗旨,采用“一站式”理念,打破各职能部门、服务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建立各部门受理业务的联动机制,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服务变革。

2)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新建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全院门锁无线网络智能化管理,实现校内身份识别和金融消费“一卡通”。

——新建“大学工”综合服务系统,将迎新管理、离校管理、宿舍管理、奖学助勤贷等学生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从纸质化、人工化管理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新建协同办公系统(OA系统)、人事管理系统等,使学院主要业务流程、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

——在数字校园建设软硬件平台基础上,基本建成全校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和校级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学校主要管理、服务业务的数据流通互认,简化师生办理业务的流程。

——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建立学院掌上校园移动办公平台,提供“随时随地”移动办公环境,推动学院管理、服务走向实时化、精细化和科学化。

3、信息技术提升校企合作效果

1)将学院特色信息化教学平台(如3G实景课堂系统、微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平台等融入校企合作继续教育过程中,丰富继续教育教学手段、课堂资源。

2)利用学院在线教育综合平台,建设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库,探索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继续教育新模式,使学院继续教育走向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高学院继续教育效率,提升学院在企业培训中的影响力。

4、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校园信息化水平提升

1)将数字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整体文化的建设范畴,把信息化基础技能培养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程,把信息化素养作为对教职工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2)持续完善“信息技术”空间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自学资源。

5、信息技术优化数字化校园支撑环境

1)不断优化网络基础环境。坚定学院在校园网络运维中的主导地位,以多运营商共建共享的模式充分激发运营商积极性,建设校园网运维良性发展生态圈;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技术改造等途径,逐步实现全校无线覆盖零盲点。利用无线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建设基础网络环境监控系统,实现自动化异常报警和智能化异常修复处理。

2)利用“公有云技术”逐步将学院应用系统往公有云端迁移部署,缩小物理机房规模,减少物理机房投入和维护成本,利用公有云托管运维、实时备份、安全可靠的优势创新机房管理模式。

3)利用“私有云技术”把现有数据交换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高效运行、安全可靠、随需增长的云数据汇聚中心,建设云数据中心应用管理和监控平台,实现异地数据备份,实现关键应用与数据的应急灾备。

4)全方位采集学生在校的综合信息,利用教学平台采集师生在线教育教学行为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无限联网门锁、门禁等)采集学生校内作息情况数据、利用一卡通系统采集学生消费数据,并探索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学生运动就寝数据,全面监管、分析师生的校园行为数据,精细化校园管理和服务模式。

5)探索建立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云数据中心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大数据,逐步实现对学院管理、决策的支撑作用,成为改进管理、科学决策的依据。

六、进度安排

数字化实验校建设计划3年内完成,详细进度安排见附表。

七、机制创新和保障措施

机制创新:

一是数字校园环境建设采取自主开发、合作开发和购买服务相结合,发挥学校自身特长,充分利用社会信息技术和平台,按照混合云建设的基本思路,探索数字校园建设持续保持先进水平的长效机制。二是实行优质教育资源开发共享,探索优质资源共享的商业化模式,探索数字化教育、教学取得良好效果的长效机制。

保障机制:

1、经费保障

通过预算安排、项目申报、专项投入、校企合作方式等方式多方筹措建设资金,保障数字校园建设资金需要。

2、制度保障

数字校园建设实行项目负责制,将建设任务逐项分解落实到各项目建设组,实行项目建设组负责人负责制,按学院重点项目要求制定严格的项目建设检查、考核和评估制度,确保项目建设按计划高标准、高质量完成。

建立系统严密的全过程监控体系,引入专家咨询机制,坚持专家论证与学校决策相结合,保证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期检查和验收过程受到严格监管。


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2016年1月


附表(建设内容及进度):

项目一:信息技术促进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成果(验收标准)

建设时间

1

校内课堂“混合式”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探索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育方法。

形成“混合式”教学方法草案,制定“混合式”教学改革计划。

2016年5月

引入清华在线网络教学综合平台和在线课程联盟平台,并探索在ECS云服务器部署。

建成网络空间教学平台一套,运行正常。

2016年7月

2

实习实训教育教学模式改革

加大“3G实景课堂”应用力度,与企业共建“3G实景课堂”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填补校内实训设备不足的缺陷。

建设3G实景课堂校企合作实习基地2个。

2018年12月

完善微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系统,运用大数据分析技术和数据智能推送技术规范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制度,丰富“微信课堂”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

微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系统实现大数据分析和数据智能推送功能。

2016年12月

3

教育、教学资源应用

校本特色资源应用

建立并完善“3G实景课堂”教学系统视频资源库。

建设3G实景课堂教学系统视频资源库。

2017年6月

网络空间资源应用

建设学院网络学习空间

为每个师生建设1个网络学习空间。

2017年3月

对前期基于网络学习空间的数字资源建设进行总结提升,遵循《职业教育数字校园建设规范》进一步规范教学资源建设标准。

 形成一套科学的教学资源建设标准规范。

2017年3月

项目二:信息技术引领学校管理、服务创新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成果(验收标准)

建设时间

1

信息技术促进管理、服务模式变革

大力推进管理与服务信息化,优化传统管理业务流程,将纸质流程、人工流程移植到信息系统,加速信息流动共享;以服务学生为宗旨,采用“一站式”理念,打破各职能部门、服务部门间的信息壁垒,建立各部门受理业务的联动机制,用信息技术促进管理服务变革。

建成校园“一站式”门户服务平台。

2018年12月

2

信息化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新建校园“一卡通”系统,实现全院门锁无线网络智能化管理,实现校内身份识别和金融消费“一卡通”。

建成校园“一卡通”平台。

2016年12月

新建“大学工”综合服务系统,将迎新管理、离校管理、宿舍管理、奖学助勤贷等学生工作,从线下搬到线上,从纸质化、人工化管理转变为数字化、智能化管理。

建成“大学工”综合服务系统。

2016年12月

新建协同办公系统(OA系统)、人事管理系统、资产管理系统等,使学院主要业务流程、管理工作实现信息化。

建成OA系统、人事管理系统。

2017年12月

在数字校园建设软硬件平台基础上,基本建成全校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和校级云计算服务平台,实现学校主要管理、服务业务的数据流通互认,简化师生办理业务的流程。

建成全校统一的协同工作平台和校级云计算服务平台

2018年12月

结合移动互联网、云计算技术,建立学院掌上校园移动办公平台,提供“随时随地”移动办公环境,推动学院管理、服务走向精细化。

建成掌上校园移动办公平台。

2018年12月

项目三:信息技术提升校企合作效果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成果(验收标准)

建设时间

1

探索继续教育校企合作新模式

将实景课堂系统、微信顶岗实习教学管理平台等系统融入校企合作培训中。

运用系统进行继续教育培训课时比率大25%。

2016年12月

在学院网络教学平台建设继续教学学习资源库,将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有效结合。

建成继续教育学习资源库。

2017年7月

利用学院信息技术优势创新校企合作模式。

形成校企合作新模式。

2017年12月

项目四:信息技术支持下的教师培训和教师专业能力提升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成果(验收标准)

建设时间

1

数字网络校园文化建设

学院将数字网络文化纳入校园整体文化的建设范畴,把信息化基础技能培养作为新生入学教育的必修课程,把信息化素养作为对教职工年度考核的重要指标。

每年进行新生入学教育信息化素养培训,形成一套健全的教职工信息化素养考核制度。

2017年3月

2

“信息技术”建设

持续完善“信息技术”空间建设,为广大师生提供丰富的信息技术自学资源。

建成完善的信息技术学习空间一个。

2018年12月

项目五:信息技术优化数字化校园支撑环境

序号

建设内容

建设成果(验收标准)

建设时间

1

网络基础环境建设

坚定学院在校园网络运维中的主导地位,以多运营商共建共享的模式充分激发运营商积极性,建设校园网运维良性发展生态圈;通过重点项目建设、技术改造等途径,在不增加学院经济负担的基础上,逐步实现全校无线覆盖零盲点;利用无线传感技术和自动控制技术建设基础网络环境监控系统,实现自动化异常报警和智能化异常修复处理。

实现校园无线网络零盲点覆盖;建成基础网络环境智能监控系统。

2018年12月

2

“公有云”端服务建设

利用“公有云技术”逐步将学院应用系统服务器往公有云端迁移部署,缩小物理机房规模,减少物理机房投入和维护成本,利用公有云托管运维、实时备份、安全可靠的优势创新机房管理模式。

将学院70%的应用服务器迁移至公有云平台。

2018年12月

3

“私有云”数据中心建设

利用“私有云技术”把现有数据交换中心建设成为一个高效运行、安全可靠、随需增长的云数据汇聚中心,建设云数据中心应用管理和监控平台,实现异地数据备份、关键应用与数据的应急灾备。

建成学院“私有云”数据汇聚中心,建成数据异地灾备系统。

2018年12月

4

大数据采集系统建设

全方位采集学生在校的综合信息,利用教学平台采集师生在线教育教学行为数据、利用物联网技术(无限联网门锁、门禁等)采集学生校内作息情况数据、利用一卡通系统采集学生消费数据,并探索利用移动智能终端采集学生运动就寝数据,全面监管、分析师生的校园行为数据,精细化校园管理和服务模式。

建成云数据中心应用管理和监控平台,建成物联网数据采集、分析系统。

2018年12月

5

大数据挖掘决策系统建设

探索建立数据统计、分析、处理和决策支持系统,利用数据挖掘技术分析云数据中心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大数据,逐步实现对学院管理、决策的支撑作用,成为改进管理、科学决策的依据。

建成大数据挖掘决策系统。

2018年12月